首页 栏目首页 > 商贸 > 正文

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丨沂源县以民生综合体、党建共同体共建推进乡村振兴

“小阵地”凝聚乡村振兴大能量

沂源县以民生综合体、党建共同体共建推进乡村振兴


(资料图)

□记者 于新悦

通讯员 张 琦 董玉芳

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,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期望,是山东必须扛牢的重大使命。作为农村经济、社会、文化等发展的基本单元,县域怎样推进乡村振兴至关重要。沂源县探索建设民生综合体、党建共同体“双体共建”,并实现了乡村全覆盖,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支点。记者前往沂源县进行蹲点采访,以期对各地推进乡村振兴有所启示。

共同体“赋能” 串起“共富链”

坐标南麻街道贾家庄村。

走进贾家庄村,一座漂亮的大楼映入眼帘,“贾家庄党群服务中心”几个鲜红的大字格外耀眼。细心的人会发现,每天这里进进出出的人络绎不绝,不仅有进民生综合体享受吃饭、剪发、洗澡等服务的村民,还有前来办事、议事的本村干部和邻村干部及周边企业负责人。

原来贾家庄的民生综合体,不仅与村“两委”办公场所合建一处,还与南部新城党建共同体一体建设。贾家庄村距离县城不远,附近聚集了恒润航空巾被、德联玻璃制品等十余家小微企业。聚焦村庄之间产业发展不平衡、村企资源整合和联动优势不明显、基层民生服务不配套等问题,把企业、社会组织、社区等基层党组织纳入进来,2022年,全县首个党建共同体——“南部新城党建共同体”率先成立。

曾经,这里有一条通往主干道的小公路,颠簸不平,有几家企业想出钱把路修一修,但考虑到要找村里沟通,大家怕麻烦,都不想出头。

“党建共同体成立之后,在民主议事过程中,企业的修路需求提上日程。”南部新城党建共同体党委副书记,贾家庄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尹玉华说,“大家伙到党建共同体来得多了,沟通多了,各项工作也更好推进了。”

不只如此,立足区域优势产业,整合共建村土地,党建共同体为共建企业引进原材料、深加工、物流配送等上下游配套企业,拉长供需产业链条。同时,牵头帮助企业引进共建村优秀青年、技能人才35名,缓解了用工困境,也让村里的年轻人实现家门口就业。

沂源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庆胜介绍,打造党建共同体,一是因为农村日趋“空心化”,好的“带头人”难找,党员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突出;二是因为很多村力量单薄,靠一个村“单打独斗”,产业发展往往形不成区域化、规模化的优势。

同样的故事发生在大张庄镇的“金穗赤坂党建共同体”。沂源县食品加工行业龙头企业尊海食品坐落于此,这是一家集农业种植、加工、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,研发生产苹果脆、黄桃脆、冻干山楂、黄秋葵、奶酪冻干芒果等产品,掌握多项专利技术。

“将尊海食品和周边5个村的党支部联合成立党建共同体,企业与各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签订原材料保底采购协议,指导各村标准化、规模化发展秋葵、萝卜、红薯等产业,带动产业升级发展。”大张庄镇党委书记宋作锋说,“企业实现了部分原材料就地解决,降低了成本,各村实现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。”

沂源县推行跨地域、跨领域、跨行业、跨层级共建模式,打造多种类型的党建共同体。像贾家庄这样“村企共建”型党建共同体正是其中之一,促进了企业与农村优势互补,实现了工业与农业良性互动。今年,沂源县在高标准运行77个已建成的党建共同体基础上,进一步推动延伸,持续扩大组织全覆盖、工作全覆盖、服务全覆盖。

综合体“可持续” 聚起“烟火气”

打卡鲁村镇姬家峪村。

每天中午11点钟刚过,姬家峪村的长者食堂内就热闹起来。今年77岁的老人王政武露出开心的笑容:“每天就盼着这个点,我早早来食堂,跟老伙计们聊聊天、下下棋。隔三差五还有文艺演出,志愿服务队也经常来搞服务。这日子太熨帖了,儿女们在外也放心了!”

现如今,走进沂源农村,最热闹的地方就是民生综合体。

2022年以来,越来越多民生综合体建成和运营。民生综合体内的长者食堂,根据各村实际运行,60周岁以上老人有的花1-3元,就能吃到一荤一素一汤、美味又有营养的午餐。

记者采访时正值周三,是姬家峪村每周一次改善伙食的日子。厨房大蒸箱里的蒸包香味已经溢出来了,再有10分钟蒸包就可以出锅。“我们每周包一次蒸包或水饺,今天是猪肉白菜馅儿的,老人都很爱吃。”姬家峪村村委委员侯振宝说。

“炒一锅菜吃一天,是以往很多老人应付三餐的方式。”侯振宝说。姬家峪村的状况就是沂源县大部分村的状况,村里独居老人多、子女大都进城务工,怎样让老人吃上热乎饭,是必答题。

为此,沂源在全县农村建设民生综合体,将长者食堂、便民澡堂、中心村卫生室、便民超市、文化礼堂、矛盾调解室等便民服务设施“聚合”于一体,让小小的民生综合体,成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“大阵地”。

建设综合体相对容易,可持续运营综合体实属不易。就拿长者食堂来说,它的公益属性决定了它是一个微利甚至不盈利的行业。在一些经济和地域等条件相对好的地区,这不是什么难事儿。但对于一个典型山区县来说,村民居住分散、部分村村集体收入有限,怎么办?

民生综合体的发展倒逼改革创新。沂源县创新实施产业养老、以地养老、孝善养老、医养结合等“1+6”多种养老模式。目前,已有约300个村参与果业振兴计划,夯实产业支撑,占比达90%以上。为保障长者食堂更好地长效运营,还提出了由县属国有企业进行运营,通过统一配餐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,保证饭菜质量。当下,位于沂源县城东部,一座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的“中央厨房”即将投入运营。

“中央厨房首先保障长者食堂的供应,然后开发面向学生、企业职工的营养餐,还要向预制菜这一新兴产业发力,这一块的利润将反哺到长者食堂中。”沂源国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郑孔海告诉记者,运营以后,物流车将在全县农村铺开,在配送营养餐的同时,推行农资、农村日用品集中采购、统一配送,以及农产品的收购、快递发货等,让农产品进城、工业品下乡,实现一举多得。

“双体共建”做强“一村一业”

走进乡村田间地头。

姬家峪村500多亩农田内,绿色的烟叶长势喜人。

这是姬家峪村新探索实施的特色产业。村党组织领办黄烟种植合作社,合作社统一规划种植,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入股,按比例分红。2022年,姬家峪黄烟种植合作社实现收入200余万元,为社员分红80余万元,带动村集体增收近50万元。

“我们村有河流经过,为黄烟种植提供了合适稳定的水源,从去年看,这条路子真是选对了。”侯振宝说。

不只是村民钱袋子鼓了,村集体收入也大幅提高。民生综合体想要长效运行,村集体就必须有“造血”功能。沂源县坚持做好“一村一业”文章,指导村集体发展产业,用产业振兴支撑民生福祉。在党建共同体的引领下,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,让每个村都找到至少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产业。

悦庄镇下龙巷村的樱桃大棚,建在了一处废弃的石材矿坑里。起初,村里提出种樱桃,引来村民的“嘀咕”:离燕崖镇这么近,他们是有名的樱桃之乡,咱们能种得过人家?

为了做出点“不一样”的东西,下龙巷村“两委”干部、技术能人等去了大连、烟台等地学习,决定引入智能控温樱桃,让樱桃能错峰生长、提前上市。

记者走进种植基地二期的1号大棚,制冷降温设备、智能雾化喷药换风系统等一应俱全。这里种植的“美早”等品种,春节前上市,供不应求,每斤价格达300元。

“没想到一个废弃采石场有这么高的效益。”合作社负责人桑庆虎说,“今年产量还不高,收入有100多万元,明年预计一亩地可产樱桃1200斤。”

今年3月,沂源县出台《关于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十条措施》,各镇(街道)指导村级组织积极盘活闲置资产整合经营、流转土地发展农畜业项目、利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招引产业项目或发展工副业、流转闲置宅基地发展农文旅等项目,或者发展劳务经济、“边角经济”、“品牌经济”、“订单农业”等。

“2022年,全县446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。”沂源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、局长,乡村振兴局局长郑继光说,今年将所有村分类施策,新规划建设“一村一业”产业项目263个,174个重点攻坚突破类村至少新建1个集体经济发展项目。

“双体共建”背后的系统集成思维

这些年,沂源农村发生新变化的同时,也涌现出新问题。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,农村面临“老龄化”和“空心化”,回答“谁来种地、怎么种地”问题非常紧迫,苹果这一优势产业的果树迭代、管理模式落后、效益低下等问题也随之而来。

“民生综合体”“党建共同体”成为破解这些难题的“小切口”。沂源县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,就是从群众所面临的一个个现实难题出发,从“为民”出发,不断延伸,探索适合自身的解决办法,从而激发内生动力。

驱车在沂源县,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的沿途,道路干净整洁。乡村振兴只“点上开花”,不叫真正的振兴。2022年,沂源县创新性实施“双沿”行动,沿河、沿主干线建设连片美、持久美、内在美、生产美、风尚美“五美融合”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。

今年,沂源县提出“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”的目标。其中,以坚持“为民”出发点、强化“四梁八柱”支撑点、聚焦“六化方向”主攻点、抓住“六个突出”关键点、提效“五双行动”突破点、找准“五个振兴”落脚点的沂源县乡村全面振兴“六点矩阵”工作法,上下联动、多点融合,平台参与、社会投入,构成了城乡共富的发展框架,衔接推进乡村发展、乡村建设、乡村治理三大领域。

立足当前,谋划未来。今年,沂源县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,印发2023年“十大改革突破行动实施方案”,通过任务集成、政策集成、力量集成,破除一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。

近期,沂源县获评2022年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,这是该县第三次获此殊荣;获“2022年度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”称号,是淄博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县。这得益于全县从产业转型、民生改善、生态保护、乡村振兴、认知迭代等多个方面进行的系列改革。

“闯才有新出路,拼才会更精彩。我们科学把握新时代‘三农’工作的内在规律,聚焦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产业弱、底子薄、人群老等重点难点问题,把上级决策部署与沂源实际紧密结合起来,创新落实乡村全面振兴‘六点矩阵’工作法,以系统思维谋振兴、促同富,用集成改革破难题、促发展。”沂源县委书记边江风说,老区不老、风华正茂,沂源将继续在提档升级上下实功、在惠民利民上求实效,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沂源特色板块,全力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,以全方位振兴支撑和推动高质量发展。

关键词:

最近更新

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23 创投网 - www.xunj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联系我们:39 60 29 14 2@qq.com
皖ICP备2022009963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