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栏目首页 > 商贸 > 正文

萧峰为何宁可自尽,也不重返宋国?宋朝皇帝的心思,早被萧峰看透

金庸的15部小说里涌现了形形色色的主角,有狡黠狂傲的杨过、优柔寡断的张无忌、机灵多变的韦小宝等等。

金庸塑造的这些主角里出现了两个悲剧英雄,一个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郭靖 ,另一个则是悲天悯人、心系天下的萧峰。

初读《天龙八部》的时候会不会被一个问题所困扰,即萧峰在雁门关逼退了辽国十万铁骑,他算得上是宋朝的功臣,可萧峰为何宁可自尽也不愿跟着群丐重返宋国?


(资料图)

一、自尽的萧峰

在金庸精心地刻画之下,萧峰那气吞山河的大汉形象赫然跃于纸上,就如著名作家倪匡所说的那样:“金庸笔下的英雄人物极多,但若论意气之豪迈,行笔之光明,胸襟之开阔,唯有乔峰。乔峰堪称是人中之龙,而且他和郭靖全然不同。郭靖完美,但看来看去,是一个假人。乔峰完美,看来看去,总是一条凛凛大汉,就在你的面前。”

的确,萧峰更像是我们身边的朋友,他有情有义、肝胆相照,却不愿将个人恩怨凌驾于黎民百姓之上。即便萧峰后来得了辽帝耶律洪基的赏识,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南院大王,萧峰依旧三番五次拒绝耶律洪基挥兵南下的命令,只因在萧峰看来,自己若带兵踏入中原,届时又有多少平民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?

然而耶律洪基似乎势在必得,他亲领十万铁骑浩浩荡荡地闯进了雁门关。眼见一场战事迫在眉睫,萧峰联合段誉、虚竹闯入千军万马之中,最终生擒了耶律洪基,逼迫他立下了终生不踏入中原的誓言。

就在《天龙八部》即将落下帷幕的时候,谁又能想得到,萧峰突然拾起地上的断箭,狠狠地插进了自己的胸膛之中。

萧峰为何要自寻短见?他跟着群丐重返中土不好么?金庸也在原文里写道,丐帮的吴长老当即传出本帮‘青竹令’,将帮主的大仁大义遍告中原各路英雄。中原武林为帮主的仁义所感,由少林寺高僧带头,一起援救帮主来了。

等于说萧峰大仁大义、为国为民的事迹早已传遍了各门各派,不仅丐帮,就连少林也甘愿挺身而出,不但支持萧峰,更是迎接萧峰重返中原。

群雄的夹道欢迎,萧峰自然看得出来,但为何萧峰仍选择了自戕这条不归路呢?

二、萧峰的忧虑

其实,萧峰自尽还是有迹可循的,他被金庸打造成了一个“天煞孤星”,凡是和他有近距离接触的亲人朋友,都会遭遇不幸。

好比阿朱,她和萧峰情投意合,二人也立下了塞外牧马放羊的约定,但萧峰却在马夫人的蛊惑下将阿朱扮成的段正淳打死。

阿朱死的时候,萧峰就有了殉情之念,只不过那时萧峰尚在追寻自己的身世之谜,这才化悲愤为力量,选择继续闯荡江湖。

其次,萧峰曾在杏子林对群雄说过,青山不改,绿水长流,众位好兄弟,咱们再见了,乔某是汉人也好,是契丹人也好,有生之年,决不伤一条汉人的性命,若违此誓,有如此刀。

结果后来萧峰却在聚贤庄被群雄逼得忍无可忍,最终势如疯虎之下杀了不知道多少汉人。除了这两个因素之外,宋朝皇帝的举动也深深影响着萧峰,你看宋朝皇帝做了什么,早在萧峰的意料之中。

三、宋朝皇帝

那时萧峰带着群雄逼退了辽国十万大军,为北宋解了燃眉之急,可当群雄凯旋归来之后,宋朝的关口却兀自紧闭。原文写道,一名宋军军官站在关门城头,朗声说道:“奉镇守雁门关指挥使张将军将令:尔等既是中原百姓,原可入关,但不知是不是勾结辽军的奸细,因此各人抛下军器,待我军一一搜检。身上如不藏军器者,张将军开恩,放尔等入关。”此言一出,群豪登时大哗。

从明面上来看,怀疑群雄是奸细的命令似乎是发自于张将军,但金庸还在后面写道,镇守雁门关指挥使张将军修下捷表,快马送到汴梁,说道亲率部下将士,血战数日,力敌辽军十余万,幸陛下洪福齐天,朝中大臣指示机宜,众将士用命,格毙辽国统军元帅南院大王萧峰,杀伤辽军数千,辽主耶律洪基不逞而退。宋帝赵煦得表大喜,传旨关边,犒赏三军,自宰相以至枢密使、指挥使以下,均各加官晋爵。赵煦自觉英明神武,远迈太祖、太宗,连日赐宴朝臣,宫中与后妃欢庆。歌功颂德之声,洋洋盈耳,庆祝大捷之表,源源而来。

也就是说,在宋帝赵煦看来,萧峰不但不是逼退辽军的功臣,还是被宋军击毙的“辽国统军元帅南院大王”,而逼退辽帝耶律洪基的功劳也被关边的军官瓜分干净。

萧峰何等人物?他知道自己已被江湖各门各派接纳,但自己说到底乃官至辽国的南院大王,若跟着群丐回了中土,势必会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让朝廷和各门各派反目成仇,届时又要刮起一阵腥风血雨。

加之阿朱已死,自己又手刃了不少汉人,萧峰顿时觉得天大地大,竟没有自己的容身之所,索性拾起断箭自戕而死,从而赶赴黄泉去和自己的红颜佳人阿朱相见。

关键词:

最近更新

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23 创投网 - www.xunj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联系我们:39 60 29 14 2@qq.com
皖ICP备2022009963号-3